close

「...我可以吃炸的嗎?」好不容易輪到輪椅上的小病人問問題,曾醫師先是一愣,接著摸了摸阿弟的頭說當然可以。此時,媽媽和姊姊還在輪椅後方拼命搖頭擺手,說不行。
等阿弟被推出診間,媽媽和姊姊進來問,所以還可以活多久?「就我見過的病例,最長不過兩年。」對於剛剛才看著明明下得了輪椅,走到診間最末再走回來的阿弟家屬而言,曾醫師這句話還是太殘酷了,阿弟才剛滿十歲。只見媽媽的眼淚撲簌簌滑落,呢喃說著開腦的吳醫師從沒提過。對於做完radiotherapy復發的potine glioma,brain stem已經承受不了再多的射線。
「你想吃炸雞、薯條還是洋蔥圈?」坐在診間裡,默默揣想著說出這句簡單的話,原來可以沉載如此巨大的悲傷。

「這顆白色吃便秘,這個黃色大顆是類固醇,這兩個小的止吐、止暈。」病人先生從藥盒裡倒出一天份量的小藥丸到手心,在王醫師面前細數那些再熟悉不過,每天送進老婆口裡的一粒粒希望。解釋病情時,他始終握著老婆的手, 一下問到為何這週她沒法再出力反握他,一下稍稍翻起她的毛帽,摸摸額頭和凋落的髮梢。
那是無需言語的濃情,無關病痛的蜜意。要結縭的夫妻,應該都來看看這幕才是。
其實在門診最深刻的,往往都是面對疾病突至的審判,願意一起承擔生活產生的劇烈變化並且勇敢面對的親情和愛情。何謂偉大的親情愛情?生離死別面前,一清二楚。

記得某次在oncology station打note,偶然聽見兩個社工在背後聊天。「送走爸媽是送走過去,送走先生是送走現在,送走孩子是送走未來。如此,人生究竟還剩下什麼?」一位社工師說他曾經聽過這種說法,並下了個評論:這樣的人生該為了什麼而活?

是啊,人要為自己而活這句話說來簡單, 一旦當身邊的人都不見了,這句話會變得多麼諷刺又殘酷。

節錄自一本我很喜歡的書:孩子的父母正在加護病房外的長廊上,祈禱醫生口中百分之一的機會。同一時刻,同一道門的另一邊,加護病房內醫生們討論的卻是,該在什麼時候告知他父母,得去面對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結局─男孩已不會再醒來。如果你願意相信,醫生所要醫治的,不只有病人,還有活下去的人必須承受的悲傷。那麼你或許願意原諒,在大多數的時刻,我們不會那麼殘忍太快就宣布死亡。在醫院裡,看盡人事的悲歡離合,如果我總是要跟別人比較,比較壽命,比較財富,比較際遇,比較命運的公平或不公平...,那我真的不知道,我還值得擁有什麼?如果命運是不公平的,那我所擁有的幸運,就因為不夠正義而難以啟齒了嗎?如果命運是公平的,我是否已得到太多,所以必定在生命的另一處有所失去?

這週偶然跟翔生聊到,發覺他真的是個很有洞見的人,明明也不是特別有交集,卻好像比我還了解自己(哪招 ̄▽ ̄)。
好像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覺得Oncology迷人了。

-----

今天看到別人分享一段柯P的話:人生的目的就是死亡,其他的都是經歷。Nothing to loss. Just do it.

突然非常契合自己一直相當喜歡的一段話:我無法想像一個二十二歲的女孩,她的夢想居然要等到五、六十歲的時候才能實現,如果這三、四十年間,發生了什麼事情,難道她一輩子的夢想就要這樣破滅了嗎?人是可以這樣期待夢想,緊抓著一張尚未刮開的彩券,深信它真的會在四十年後兌現的嗎?我們哪來的自信,認為自己活得到那個時候?又哪來的篤定,四十年後不會人事已非呢?旅行這件事情,不就是要趁早嗎?年輕時還在當學生,考量的是錢;中年之後,有了工作跟家累,空不出的是時間;等到老了之後,錢也夠了,時間也有了,卻已不再有年輕時的體力去旅行。錢,還有得商量。可是時間和體力,卻是不可能借還的。我從不同情那些被現實所羈絆,而無法完成夢想的人。因為他們的夢想過於廉價,值不起他們任何犧牲。

也許,人生真的有不一樣的可能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tochondrialady 的頭像
    mitochondrialady

    Ms. Dreamingヽ(●´∀`●)ノ

    mitochondriala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